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一般对品行、言行邪恶下流,不顾廉耻的人,常骂为卑鄙无耻。
卑还从低下又引申出衰微、衰弱之义。
如《国语·固语下》:“王室其愈卑乎!”
这是说,王室越来越衰弱了。
当然,“卑”
的低下之义,除了用于以上说明社会人际的地位外,也引申为自然物的地势“低”
。
如《易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意思是说:天处于较高的位置,地处于较低的位置,乾坤的关系就此确定下来了。
“礼别尊卑”
的意思是礼仪用来区分尊贵和卑贱,也就是通过特定的礼仪规范来彰显不同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异。
在古代社会,礼仪在确定社会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天子到庶民,不同阶层的人在服饰、饮食、居住、出行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礼仪规定。
比如,天子的服饰华丽且有特定的图案和颜色,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其他人若擅自使用则被视为僭越;在朝堂之上,官员的站位、朝拜的方式等都依据官职的高低有明确的区分。
这种以礼区分尊卑的做法一方面强化了社会等级制度,使得不同阶层的人明确自己的位置和职责,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等级秩序的重视和尊崇,礼仪成为了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两句话综合下来讲的是,礼仪和音乐是区分人们地位的贵贱尊卑的。
音乐因演奏者身份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仪用来区分人的地位的尊卑。
那时候,音乐和礼仪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音乐的使用和欣赏上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天子、诸侯、大夫等贵族阶层在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时,会有特定的乐曲和演奏规模,而平民百姓则不能使用这些高贵的音乐。
这体现了
“乐殊贵贱”
。
“礼别尊卑”
如前所述,通过各种礼仪规范来明确不同社会阶层的地位差异,从服饰、言行举止到社交场合的各种礼节,都严格区分尊贵与卑贱,以确保社会等级秩序的稳定。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
所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
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这套制度瓦解了,世道大乱,史称“礼崩乐坏”
。
贵族们为了争夺自己的权和利,彼此征战不息,所以自古有“春秋无义战“的说法。
孔子向往周公之礼,既是他对春秋乱世的不满,也是他对西周道德礼制的向往,这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孔子持了相反的态度,赞美春秋乱世,说这是乱了敌人,那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