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所以,寒的本意就是冻的意思。
这里“寒”
和后面的“署”
相对,代表的是冬天。
我们再说说“暑”
。
“暑”
是一个形声字,上部“日”
字表示太阳当头,炙烤着大地;下部“者”
字,“者“的原意与燃烧有关,象征着炎热的天气如同把大地烧着一样。
本义是炎热的意思。
《说文解字》:“暑,热也。
从日,者声。”
而这里的“暑”
代表的是夏天。
明白了这点,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了:“难道《易经》里只过冬夏,不过春秋吗?”
《易经》提到有关寒暑的比较多,因为它主要讲的内容是有阴阳两爻,在天气里最主要的其体现之一就是寒暑。
所以《易经》里是把春秋省略掉了。
但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史书中确实很少记录夏天与冬天的。
有人问为什么这样说。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叫什么?对!
叫做《春秋》。
为什么呢?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国家,就是以农为本。
因为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
这两个季节是生产的季节,整个农业社会最忙碌的季节。
其他季节人们通常是不干活的。
夏天热得不行,人们除了除草就没事了。
而冬天呢?天寒地冻,人们都是窝在家里是不干活的,那时叫做窝冬。
所以,那部史书名字没有叫《冬夏》,叫成了《春秋》。
但游牧民族就无所谓了,不太重视。
但有一点要说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抢劫,也都是在秋收之后,开春之前。
没听说过大夏天的匈奴骑着马南下抢劫,为啥?东西还都在地里长着呢?总不能把一大捆禾苗回去吧?抢回去,人也不能吃啊。
再种回地里?第一,他们不会,第二,几百里地抢回去,那苗种回去他也不长了啊。
哪如秋冬直接抢现成的粮食啊?所以,古时候游牧民族南下劫掠,都是在秋后和冬天,最晚也是在春天种地之前。
鸿钧老祖演化了大地的四时更替——寒来暑往,四季更迭,一幅幅优美的四季画卷在岁月中徐徐展开。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寒风依旧凛冽,仿佛冬天还在恋恋不舍地徘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