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人”
,右边是
“谷”
;左边的“人”
表示与人类社会、人有关;而右边的“谷”
有山谷、谷物等意思(有人说取的是同居于山谷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太确切。
古人逐水而居,山谷并不是大量的人类共同居住);笔者认为是谷物的意思,取的是人们吃同样的谷物,而代表的吃食以对应的习惯相同的意思;综合下来,其本义是风俗、习俗的意思,后来代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説文解字》:“俗,习也。
从人,谷声。”
由于风俗是大众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等引申出通俗、普通、平凡的意思,与
“雅”
相对。
《史记·李斯列传》:“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进一步引申为庸俗、低俗、世俗,形容人的行为、品味等缺乏高雅的情趣和格调。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同时,也代指一般人、普通人的意思。
《史记·管晏列传》:“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佛教传入中国后,又有了僧俗之分,指的是没有加入佛教的一般人。
同时,在佛教、道教等宗教语境中,“俗”
还指世间、尘世,与出家人所追求的超凡脱俗的境界相对。
“利俗”
讲的是做有利于普通大众的事情,强调的是顺应社会风俗或对社会风俗有益的行为或态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释纷利俗”
讲的是两个方面,排解纷争和造福大众,指的是以前面两章中八个人物为代表的优秀的古人们,为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所做的事情。
“释纷利俗”
只是对他们贡献的一个概括。
对于生活在世上的人,贡献以能力而定,有大有小,但我们竭尽所能做好事情,不能“因恶小而为之,因善小而不为”
。
“竝”
,通“并”
,是其异体字,之前在“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中讲过,两个字都是始见于甲骨文。
甲骨文的字形像两个人并排站立的样子,左右两边的人形基本对称,生动地表现出了并列、并排的状态,这是
“竝”
字最原始的字形,体现了其造字的本义。
由此可见,其本义为并列、并排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