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从展开的意义进一步引申散布、分布的意思。
《九辩》:“愿沈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由一些言论和信息的散发,进一步引申出宣告、当众陈述的意思。
《周礼·夏官·训方氏》:“正岁则布而训四方。”
郑玄注:“布告以教天下,使知世所善恶。”
本文的“布”
引出了本文的第一个人物,三国时期的一方诸侯,也是一员猛将——吕布。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的传奇猛将,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包头市九原区)人
。
他弓马娴熟,膂力过人,素有
飞将之名,更有
“人中吕布,马中有赤兔”
的声名。
这里讲的是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
“射”
,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字形大多由一张“弓”
和一支箭(矢)组成;箭在弦上,待机而发,形象地体现了射箭时弓与箭之间的关系。
“射”
本义即张弓放箭。
到西周金文时,起右边多了“又”
,表示的是挽箭的右手,后又讹变成“寸”
,寸在古代也指的是手的意思。
到了秦代,弓和箭头箭杆竟讹变为“身”
。
原来,甲骨文、金文中的“身”
字像一个鼓腹站立的人,它虽与射箭用的弓有区别,但又很形似;从而演变成了现代的“射”
字。
《说文解字》:“?(射的异体字),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
从矢从身。
射,篆文从寸。
寸,法度也。
亦手也。”
“射”
本义是指用弓放出箭,即射箭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