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玉篇》:“悚,惧也。”
“悚”
更强调内心深处因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突然的、强烈的恐惧或敬畏之感,这种感觉往往伴随着身体上的一些反应。
“惧”
,其繁体字为“惧”
,形声字,最早出现在战国金文时期。
其金文中的字形与后续自行有很大区别,其字形上部为“瞿(ju)”
,作声旁,表示读音;后来下部加上了“心”
,作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内心的状态有关;而声符“瞿”
既表音又表意,指鸟睁大眼睛怒视的样子,用在这个字里,应该也是对人惊恐之状的描绘。
到了秦朝,自行变成了左心右瞿的结构了。
现代汉字简化时,简作“惧”
。
由此可见,其本义为害怕、恐惧的意思。
《说文解字》:“惧,恐也。
从心瞿声。
或省作瞿。
愳,古文。”
后来,用作动词有
使……
恐惧、使……
害怕的意思。
《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虽然都有害怕的意思,惧与悚不同的是,则是比较一般性的害怕、恐惧,是对某种危险、不利情况或事物的担忧和不安,更侧重于表达一种心理上的担忧和戒备,不一定有那种强烈的、突然的刺激感。
“恐”
,形声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
甲骨文中的字形中,其上面是一个类似
“工”
的形状,下面是
“心”
。
“工”
可能表示一种工具或器械,下面的
“心”
代表心理,整个字可能表示心里因为某种类似工具带来的威胁等而产生不安的情绪。
到了小篆时期,上面变成了
“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