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幼小”
等含义。
我们再说说“比”
字。
“比”
,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中。
“比”
字比较有意思的是和“从”
字在甲骨文时期,都是两个“人”
组成的,只不过“比”
字的人脸是朝右的,也有朝左的;而“从”
字的脸是朝左的。
朝右的或许比较多,最终字形就按照朝右的字形演变下来。
小篆的形体基于甲骨文、金文形体进行了笔画的规整,隶书、楷书比照小篆进行了笔画的改变。
所以,“比”
的古文字形是面朝右并排站着的两个人,由此表示靠近、挨着的意思。
两个人或者两种事物并列在一起就会形成对比,所以就引申出表示比较、对比的意思。
因为两个关系好的人一同前行,挨得非常近,又由本义引申为亲密、亲近的意思。
例如《论语·里仁》中所说的:“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邻近、接近的意思,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而人和人在一起过于密切就会形成不同的人际关系,于是“比”
又引申表示勾结的意思,例如《论语·为政》中所记载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里的“比”
就是结党营私、勾结,是说小人在一起就会互相勾结。
“比”
由“比较”
“对比”
的意思虚化为介词,表示“与……相比”
的意思。
但是有人认为从甲骨文中看,“比”
字的组成与“人”
明显不同。
构成“比”
字的,应是两个“匕”
字,“匕”
是古代的一种长柄浅勺、勺端稍锐的取食器具的象形文,排比“匕”
成字,表示比的本义是相邻,靠得近,同时“匕”
也提示字的读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