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诗经?鄘风》“髧(dan)彼两髦(mao),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
在古代文献中,“矢”
还有陈列、呈上的意思。
《诗经?大雅》“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与陈列的意思相关,“矢”
也有陈述的意思,用来表达把事情有条理地说出来。
《尚书?大禹谟》:“皋陶矢厥谟。”
“矢”
也有“矢漏”
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漏”
。
中国古代计时器。
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
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
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
但在本文中,矢并不是刻漏的意思。
日本
“每”
,象形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的字形从女或母,上面是
“屮”
(che)的形状,为草木的意思,这里指的应该是头饰;下面是
“母”
,指的是的女子形象;综合下来,象征着女性在生育后或在某种仪式等情境下的一种装扮,本义可能与女性、生育等有一定关联。
其本义是指头上戴有笄饰的成年女子。
《说文解字》:“每,艹盛上出也。
从屮母声。”
女子及笄之后就要婚嫁,婚嫁后就会生下一个又一个孩子,由此比喻指草木茂盛。
《左传》“舆人诵曰:原田每每。”
在早期文献及语言发展中,由女性生育繁衍或是草木茂盛可引申出众多的意思。
由
众多进一步引申出各个逐个的意思。
众多的事物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所以
“每”
就有了强调个体的意味,用于指称整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