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来到碣石山观海,并开展了求仙活动。
现在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
,就是因为汉武帝曾经登临而得名。
郦道元《水经注·濡水》记载:“濡水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
濡水,即现在的滦河。
后来魏武帝曹操在碣石留下了着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后来晋宣帝司马懿、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北齐文宣帝高洋、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等帝王都曾经来到过,他们或“之碣石”
,或“登碣石”
,或“临碣石”
,或“刻石纪功”
,或“观沧海”
,或“游宴群臣”
,或揽胜赋诗,多见诸史籍记载。
1954年夏,毛泽东主席来到秦皇岛抚今追昔,写下了着名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主席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说完“昆池碣石”
,我们继续“钜野洞庭”
。
“钜”
,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
其本义是刚硬的铁。
《说文解字》:“钜,大刚也。
从金,巨声。”
《集解》:“徐广曰大刚曰钜。”
段玉裁注:“引申为钜大字。”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引申为凡大之称,又多借巨字为之。”
,后来引申表“钩”
。
在古文中,“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