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防盗。
正文见作者有话说。
五点左右修改正文。
东林党争
当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议政,逐渐聚合成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
的时候,另一批官僚,也逐渐形成按籍贯划分的几个“党”
,它们是: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安徽宣城人的宣党,江苏昆山人的昆党,而以浙江人的浙党声势较大。
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先后出任过内阁首辅。
他们在当权期间,依附皇室、勋戚,交结宦官,不断排斥官员;齐、楚、浙、宣、昆等党的重要人物都官居要职。
他们为牢固地保持自己的权位,以攻击东林党为首务,东林党人则一再抓住对方的弊端加以参劾,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明末党争。
东林党与对立各派之争,围绕着是否拥立朱常洛(神宗长子)为皇太子这条主线,在“梃击案”
、“红丸案”
、“移宫案”
三案中激烈争斗,其间,双方都利用京察制度作为打击对方的手段。
争国本
国本之争
明末党争始于所谓“争国本”
。
“国本”
,指皇帝的继承人。
国本之争,是围绕于朱常洛为皇帝继承人的问题而展开的。
明神宗的皇后多年不育,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光宗)是妃子王氏生的。
1586年(万历十四年),朱常洛五岁时,神宗的宠妃郑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
按照封建礼制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应当立朱常洛为太子。
但是神宗宠爱郑氏,不仅封她为贵妃(常洛的生母王氏未封贵妃),还想立朱常洵为太子。
内阁大学士王锡爵、沈一贯、方从哲等虽然也主张依制立长,但他们怕触犯皇帝,有时态度暧昧。
许多朝臣包括后来属于东林党的一派人,一则认为应该依制立储,二则深恐郑氏家族窃权,纷纷上书,坚决要求尽早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
立长是名正言顺,神宗不好公然违反“祖制”
,所以立太子的事拖了几年也定不下来。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诏将长子朱常洛和另外两个儿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时封王,而不明确皇位继承人,以便朱常洵仍有被立为太子的机会。
包括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在内的许多廷臣,上奏阻止这一诏令的颁发。
神宗迫于公议,于二月间收回了三王并封之命。
不仅许多朝臣,就连神宗的母亲慈圣皇太后也坚持立长,因此到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神宗只得册立年届二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神宗同时封朱常洵为福王,但又不让他到封地洛阳去,还以授给福王的土地不足四万顷为借口,继续将福王留在宫中。
当时东林党人叶向高为内阁大学士,上疏坚决反对。
在叶向高等人一再敦促下,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三月,万历帝让福王赴洛阳,授给他的庄田也削减了一半。
这就是“福王就国之争”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