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但这个计划泡汤了。
有一天他俩毫无防备地被叫到路易斯的办公室,简手里拿着一瓶香槟,说要四人一起庆祝《连线》第一个国外版本的首发。
他们将与伦敦的《卫报》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来出版这本新杂志。
约翰突然被卷入这个新项目,实在有些意外。
“为什么不直接把美国版运过去呢?”
约翰问。
简解释说,《卫报》提出,由他们承担全部开销,这相当于给合资公司提供一笔贷款。
于是,英国《连线》将成为一个现金来源,他们可以用这些钱支持更富冒险性的项目。
而且,英国版的出现将提醒世人,《连线》想要领导世界各地的革命。
全球各地区的潜在合作者都在提出类似邀请。
“我们从来没有这么火爆过,”
路易斯说。
火爆——这样做太危险了!
约翰看得很清楚,为什么路易斯视而不见呢?约翰一直把《连线》视为一艘私有船只,他们的目标是伏击那些老朽的媒体公司,而不是加入或者效仿他们。
在路易斯看来,约翰的分析过于浅薄。
权威都讨厌空白。
既然《连线》已经唤起国际性需求,如果他们不扩张,不去填补市场,一大群仿制品和竞争者就会跟进。
《连线》很有理由让人看好。
杂志的特写文章越来越好看,它能在重大事件发生前做出及时报道。
1994年4月,《连线》披露了司法部对微软的第一轮攻击的可能结局。
6月的《连线》封面是明黄和亮绿色调,“特工VS怪才!”
一文模仿《疯狂杂志》(Mad Magazine),试图挑起大众对国家安全局的抗议,后者打算建立一个新系统更方便地检查网络传输数据。
7月的《连线》把有线经理约翰·马龙(John Malone)摆上封面,马龙身着“冲锋飞车队”
(Road Warrior)' 一部讲飞车恶霸的科幻电影。
'的典型服装,幽默地向读者发出呼吁——刺杀联邦通讯委员会的首脑里德·亨特(Reed Hundt)。
马龙谴责他是宽带网络发展大道上的绊脚石。
该文引发了很大骚动,读者大呼过瘾。
《连线》并非记录这些事件的惟一杂志。
菲利普·艾尔默·德维特(Phillip Elmer…Dewitt),《时代》杂志记者、WELL社区成员,在1993到1994年写了一系列大文章,阐述新技术的社会意义。
他承担了向《时代》读者解释基本知识的任务,当时很多人甚至都没摸过键盘。
此外,他的长篇报道也抓住了许多重大问题。
他评述过关于隐私权的争论,对涩情材料轻易获得的现象发出过警告,还记录了业余和独立作者如何利用电脑绕开主流媒体的言论审查。
“这一范式转换,隐藏着革命性变化的种子。”
他写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