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失去了双亲,他就去思念祖国,他不愿世上有一个没有祖国的人。
他胸怀来自民间的人所具备的那种尖锐的远见,孕育着我们今天所说的“民族思想”
。
他学习历史目的是使他能对别人的行为予以愤慨,在这一批怀有远大理想的青年当中,法国是①热安(Jehan),十五世纪一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个嘲弄英国老国王的法国青年王子。
热安与让(Jcan)读音近似。
①安德烈舍尼埃((AndreChemier, 1762—1794),法国诗人,写了许多反革命诗歌,还从事反革命政治活动,一七九四年以“人民敌人”
的罪名被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在他前一年上了断头台。
②以赛亚(Esaie).希伯来先知,是《圣经旧的》中四大夫知之一。
③拉辛(Racine,1639—1699),法国剧作家,法国古典主义的著名代表。
④阿柏里帕多比涅(Agtippad’Auhigne, 1552—1603),法国十七世纪诗人。
这些人最为关心的,而他所关心的是国外。
他的专长是希腊、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
这些国外是他时常以大公无私的顽强态度一再提到的,无论提得是否恰当。
土耳其对克里特岛和塞萨利亚,俄罗斯对华沙,奥地利对威尼斯所犯下的那些暴行使他万分愤怒。
特别是一七七二年①的那次暴行更使他不能容忍。
真理与愤怒相结合,能使雄辩所向披靡,他有种真正的雄辩。
他层出不穷地谈着一七七二这耻辱的年月,这个被叛变行为所损伤的高尚勇敢的民族,由三国共谋同犯的罪行,这丑恶与大型的阴谋,从此以后,有好几个国家被吞并掉了,好象一笔勾掉了它们的出生证,各种亡国祸害都是以一七七二的模型和榜样复制出来的。
现代社会的一切罪恶都是由瓜分波兰演化来的。
瓜分波兰似乎成了一种定理,而目前的一切政治暴行只是它的演进。
百年来,没有一个暴君,没有一个叛逆,绝无例外地在分割波兰的罪行上盖过章、表示过同意、签字、画押。
当人们查阅叛变案件的卷宗时,首先出现的就是这一件。
维也纳会议②在完成它自身的罪行之前便参考过这一罪行。
一 七七二响起了猎狗出击的号角,一八一五响起了猎狗分赃的号角。
这是弗以伊常说的话。
这位可怜的工人把自己当作公理的保护者,公理给他的回报便是让他伟大。
永恒不变的只是正义,华沙不会永远属于鞑靼族,犹如威尼斯不会永远属于日耳曼族。
君主们白费心机,莫名其妙地污损自己的名誉。
被淹埋的国家迟早要重新浮出水面的。
希腊再成为希腊,意大利再成为意大利。
正义对事实提出的抗议是坚强存在着的。
从一个国家那几抢来的赃物不会因为久占而取得所有权。
这种高级的巧取豪夺行为肯定不会有前途。
人总不能把一个祖国当作一块手帕那样随便去掉它的商标条。
古费拉克的父亲叫德?古费拉克先生。
在王政复辟时期,资产阶级对贵族的风尚有过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他们很看重这个小小的字。
我们知道这个小小的字并无什么含义,可是《密涅瓦》①时代的资产阶级把可悲的”
德”
字看得那么高级,以致于觉得非把它废掉不可。
德?肖弗兰先生改称为肖弗兰先生,德?科马尔丹先生改称为科马尔丹先生,德?贡德当?德?勒贝克先生改称为班加曼?贡斯当先生,德?拉斐德先生改称为拉斐德②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