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26章 盐是关键(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高产农作物的事,皇上已经交由张华来负责,对此李松很放心。

他相信,只要晋朝保持稳定,以张华的能力,5年后这些作物就会逐渐扩散开,10年、20年后,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

到那时,应对饥荒就可以游刃有余。

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李松认为是要让晋朝政府有钱。

如果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当遇到公共工程的建设或对外战争时,就只有增加税赋和徭役,有时候超过了民众的承受能力,就会引发社会动荡。

典型例子就是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以及明末为了对付后金而加派的“辽饷”

等。

如果政府自身有充足的财政收入,那就不会随意加税,社会就会稳定得多。

当然,增加财政收入可不容易。

李松看过很多穿越到明末的小说,为了挽救大明,除了武器装备的革新外,另一个就是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贸易来获得财政收入。

但是以晋朝的造船技术,想远航海外是不现实的。

李松不是专家,不知道如何造船。

况且就算是专家,仅凭一个人也很难带领大家造出船来。

李松虽然也不断思考着能否借鉴其他穿越者的成功经验,但无法实现的技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公元281年的冬季,李松反复考虑,目光聚焦到一个字:盐。

在古代中国,自汉武帝起,历朝历代都对盐业实行不同程度的专卖,垄断而产生的盐利收入也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晋朝时盐的生产,主要有沿海地区的海盐、山西运城解池的湖盐、四川的井盐等。

海盐是主要的食盐来源,此时尚未大量采用后世的晒盐技术,主要采用煮盐、煎盐的方式,产量较为有限。

而且,海盐需要大量人力,称为“盐丁”

,其生活非常悲惨,很多影视作品及网络小说里对此都有所提及。

人体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基本固定的,不能多也不能少。

应该说,这些方式生产出来的食盐,满足人们的正常生理需求是足够的。

但是在古代,食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腌制食品。

要知道,古代可没有冰箱、没有反季节蔬菜、也没有便利的蔬菜禽蛋肉鱼运输条件,这就让古人有了通过腌制来长期保存食物的需要。

而无论是腌制什么东西,都是需要很多很多盐的。

所以古人对食盐的日常需求量是远比现代人高的。

这种情况下,生产的盐就远远不够了。

当然,缺盐就少腌制一点,保证日常饮食就够了,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但如果有足够的盐,肯定也是受民众欢迎的。

可以说,在晋朝这个时代,对盐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生产多少盐都能卖掉,而且还很赚钱。

并且,在保鲜技术等难题解决前,这种情况都将一直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西游记:四川话版传奇篮神我和大圣是兄弟漫兽竞技场快穿之路人不炮灰武林店小二极品捉妖系统凌天至尊万界基因大国工程七十年代小娇媳异世界:狼人领主,我靠魅魔发家太古神王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侯门嫡女,相公宠上瘾绝色占卜师:爷,你挺住!影后重生:厉先生撩妻成瘾懒妻教育得当,三胞胎有事就喊爹好男人他有金手指[快穿]美好生活从六零年代开始事业脑咸鱼在八零我的未婚妻是主播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三国之天下无双魏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