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由于当初威廉二世下台的时间节点非常寸,一方面是北京合约拿到了一个相当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德国的社会状态已经不允许德国拿到这些利益,所以这份条约注定就是一纸空文。
英法都算不上毁约,因为人家议会都还没批,条约只是草约罢。
民族主义的青年军官会管这一套。
虽然德国没有遭遇战败的耻辱,德意志军官们还保持了荣誉,有荣誉更不能接受这些不公。
军人流血牺牲,结果皇帝没了,议会制政府下,德国的军国传统和文化也在快速被现代的城市生活冲淡。
这又刺激了一些传统容克军官的神经,有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所有的不满随着大危机爆发,他们兵变了。
然后皇帝上台,要亲自奋斗一把。
皇帝上台,立刻顺应民心,推翻巴黎和约,要求国联召开大会,重新商讨殖民地问题,德国有权分享天空下的土地。
英法组建的干涉军还没开进芬兰支持芬兰的抵抗行动,德国的变化就让他们瑟瑟发抖,现在的德国可比历史上强大了太多,6500万的人口规模,动员能力比英法加起来都大。
战争中发了本国战争财的克虏伯、莱茵金属、蒂森等工业巨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最高效的生产体系。
还一直占领着乌克兰,从这里搜刮粮食和有色金属,开采巴格达的石油,几乎没有任何短板。
不断升级改造的中亚铁路,也很难封锁。
他的盟友奥匈帝国四元化之后,出奇的稳定,能不能打不知道,但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技术水平本身就没有短板,战后通过欧亚铁路、多瑙河贸易,站在欧亚大贸易的第一线。
奥斯曼帝国有石油收入相助,铁路修的到处都是,补上了以前欠的账,吸引了大量德奥资本,轻工业发展的非常快,石油化工也相当不错。
财政稳定,大奥斯曼主义这几年十分高涨,凯末尔等年轻军官已经成为高层,对外态度强硬,对奥斯曼帝国失去的土地耿耿于怀,而且青年一代彻底冲垮了宗教影响力,非常西化和世俗。
巴尔干上的德奥盟友也相当强悍,保加利亚这个小普鲁士吞并马其顿后,人口增长,现在也有800万人,动员100万能打的军队不是问题。
要同时面对红色俄国、德奥集团的威胁,英法自认不是对手,干涉行动立刻取消,但也拒绝了德皇提出的重新分配殖民地的要求。
开始积极备战,四处拉拢盟友。
美国这一次积极响应,孤悬海外的地缘劣势,让他一次次被人暴揍,早特么不想光荣孤立了。
这几年跟英法关系密切,英法各自掏了60亿美元后,还暗中表示愿意将自己共管的四州还给美国。
于是美国第一时间响应英法,对欧洲局面发表看法,坚定反对任何可能引发大战的领土变动。
亲英法的金融财团开始鼓动舆论,重提上次战争中的毒气战、肆意践踏国际法等德国的野蛮行径。
英法支持,加上跟德国开战的话,就能收回英法德三国占领的六个西部州。
尤其是德国占领的俄亥俄,那可是洛克菲勒财团的根据地。
生产基地搬不走,财团总部却在纽约,是地地道道的美式资本。
夺回德占州后,在给意大利、日本施加压力,又能要回两个州,西部十州收回其八,且一分钱不花,这扩张成本跟西进运动也差不多了。
至于大汉帝国的那两个作为流放地的州,暂时肯定收不回了。
英法美三国以国际联盟为平台,分歧严重,此时红俄军加大了入侵芬兰的力度,结果百万被清洗了主要指挥官的大军损失惨重,一时间让芬兰人成为战斗民族。
乃至后来有小国打架打输了,一定声称对方雇佣了芬兰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