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174章 秋风八重岳(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不过只是二等王爵,没法承继。

张弘范虽然出身在这军阀世家,但是却自幼酷爱读书,原本对杀伐战争并不感兴趣,他读书入迷,被乡人笑为“痴九郎”

他父亲张柔也不反对,因为当时成吉思汗听从耶律楚材的建议,在北方重开科举,汉人和汉化的女真士子都很拥护,大蒙古国很快在北地站稳了脚跟。

也因此,张柔也认为,以后天下太平了,还是要靠读书人来治理,既然大汗愿意重开科举,那走仕途也未尝不好。

可惜,或许是天意,从成吉思汗开了一次科举后,由于年年打仗,加上蒙古色目贵族对科举大多行抵制之态,结果科举后来一直没再开。

这种情况下,继续读诗书实际上没有出路,一旦张柔去世,家族的传承都成问题,这种情况下,张柔只好跟张弘范做了一次长谈,核心意思就一个:九郎,读书无用,带兵去吧。

于是,一个立志要成为李白、苏轼那样的大诗人、大文豪的人只好带领家丁和部曲走向了战场。

不过,张弘范毕竟出身簪缨世家,对军旅之事并不陌生,加上他天资聪明,运气又好,自带兵起,征战20余年,几乎从无败绩。

他先是以万户的官职参加平定李檀叛乱,因为聪颖过人,又是汉侯世家子弟,很快引起了大帝的注意,大帝将他招到大都,升为侍御史,经常听他谈经论道。

后来,大帝见他很想带兵,家族里又有大量部曲需要人去打理,于是又让他回前线带兵,并升为总管,他也不负众望,在征宋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他跟阿里海牙一起指挥丁家州之战,以4万之众,大破10万宋军精锐,以致后来元军南下,再也没碰到像样的陆上战斗了。

接着焦山一战,又是以少胜多,以火攻大破夏诚、张世杰的前宋水军,夏诚投降,张世杰带着剩下的船载着前宋的遗老遗少逃往岭南。

崖山一战,张弘范和李恒以2万之众,几乎全歼前宋20万遗老遗少,这些遗老遗少虽然大多是老弱妇孺,但也还有数万能战之军;

但在张世杰只知逃跑和保命的指导思想下,大队被元军小船堵在狭窄的葫芦口,然后放火烧船,可怜张世杰居然用铁索连船,结果几乎全军覆灭。

因为战功显赫,他受到包括伯颜、史天泽等一众蒙元大佬们的欣赏,官职一路上升,直到右丞相、征南汉军元帅、镇远侯。

不过,正所谓“木高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岩,流必湍之”

,很快他就被小人暗算,恰好大帝此时正因为前“金莲川幕府”

的老人王文统被查出参与李檀叛乱而震怒,于是在对汉臣的不信任中将他解职归田了。

不过,或许王朝初建时期,活该兴盛,被大帝视为股肱的淮王伯颜,始终没忘记这个多谋善断、屡战屡胜的汉将,当大帝决定派大军征东时,统帅伯颜实时的提出再用张弘范的建议。

大帝也还记得这个满腹经纶的世家子弟,大帝后期本来也准备重新大量启用汉臣(李檀、王文统之事大帝已经遗忘,而此时北地汉侯的势力已与蒙元、色目贵胄不相上下);

张家本是北地汉侯之一,与其他数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大帝对他也还是很欣赏的,于是,故作大度的同意了。

他不仅恢复了征东汉军元帅的官职,而且更加封为同枢密院使、征东大元帅府副都元帅、蔡国公,随伯颜统带20余万大军征东。

征东以来,老实说,因为他不在主要战线上,更多是辅助伯颜主导全局,所以其实战功并不显赫,但是,由于伯颜的美言,大帝也没有去细查,破格晋他为“河南王”

,取得了跟其父一样的爵位,也算没有辱没祖先。

不过,就在半年多前,他那时身体本已大病,先前数十年征战落下的隐疾一起发作,眼看要卧床不起了,但听闻倭军大举来犯,他一下来了精神。

他手上当时本有汉军精锐,扼守八重岳险地和神代浮桥,另外为了以后新官府能有一定兵力驻守,范文虎等在移民中征集了多签军,张弘范一共有6万兵力可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赤骨天梯我的未婚妻是主播西游记:四川话版传奇篮神大话之神NBA禁区推土机我和大圣是兄弟事业脑咸鱼在八零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神农别闹万界基因太古神王九龙吞珠美好生活从六零年代开始师妹疯癫一笑,对方生死难料异世界:狼人领主,我靠魅魔发家替身养猪去了[快穿]抢救大明朝神圣罗马帝国特种岁月好男人他有金手指[快穿]三国之天下无双武林店小二乱世情歌:农门女将总裁大人超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