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程悠说着颇是无可奈何,他还好,他爹的庄头差使叫他得了。
丁远那边更难弄,丁远接的是他舅的差使。
如今丁远做了大管事要改规矩,他舅妈就一肚子的火,明里暗里不少酸话。
可叫程悠说,当初是皇子妃娘娘不满庄子上的大管事,也不是他与丁远抢班夺权。
当年他就劝他爹,庄子上的粮食不如晚些交,因为已经有信说他们这庄子分给了三殿下,介时待三殿下接手庄子再交秋粮,这粮食就是三殿下的。
可他爹不知道犯了哪根筋,跟那边儿大庄头商量的,都把粮食交给了内务司。
内务司得了实惠,待到庄子划给三殿下,一粒粮都没有了。
后来三殿下派梅典簿过来清点庄子事务,连佃户都按人头记录清楚,程悠就觉着事情怕是不好。
果然带着孝敬进城给娘娘请安,娘娘根本没见他爹跟丁远他舅,直接就把庄头的差使委派给了他和丁远。
这还得说是留了情面,不然娘娘随手另派他人,他们也一样得磕头谢恩。
故而程悠丁远商量着,必要有一些作为方是。
二人也正是年轻,回来就大刀阔斧的革除先时旧规矩,提携自己这一辈的年轻人。
老人儿们自是不乐意,故而时有冲突。
李玉华笑,“我倒还没看错人。”
程悠心中一块巨石落地,连忙道,“小人必不负娘娘所托!”
第93章八一章
一时丁远过来,李玉华也问了丁远几句田庄的事,大致与程悠管的这处庄子相似。
待用过午饭,李玉华与他二人商量建作坊的事,丁远问,“娘娘的作坊大致多少人?”
李玉华虚虚一算,“前期人不多,百十人左右,慢慢起码会扩大到七八百人的大作坊。”
二人吓一跳,莫说百十人,三五十人就是大作坊了,至于七八百人的作坊,他二人还没见过。
丁远道,“百十人的作坊必得先建宅子,眼下庄子的两处宅院都是三进,织布还要有织机等物,这宅院可做前期歇脚之用,待作坊张罗起来可就住不开了。”
“是啊。
等我打发人来划地建宅,不论作坊划到哪块庄子上,你们都帮衬着把这事办好。
以后不论建作坊还是管理等事,少不得要倚仗你们。”
李玉华说。
二人齐声应是,他们都明白,倘是小作坊无需到郊外另建,帝都城就能张罗得开,既到郊外新建,必是大作坊。
娘娘这是要张罗生意了,把生意放到农庄,就说明娘娘信他们。
李玉华想凡事兴利除弊最是不易,很亲切的鼓励了两人几句,“你们懂得革故鼎新,这就很好。
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眼光与做为,你们若与先时的庄头一般无二,我提携你们做什么?提携你们就是信得过你们,你们不辜负我,我必不辜负你们。”
穆安之还与李玉华到田间看了一遭,时时遇到携老扶幼过来请安的佃户,程悠丁远二人对农庄之事也知之甚深,随时在一畔给殿下娘娘介绍一二。
待得下晌,穆安之瞧着天色,就带着李玉华回城了。
出城一趟,穆安之倒觉神清气爽,李玉华心情亦是不错。
穆安之说,“你提携的这俩庄头不错,听说话就知道是个通事务的。”
“先前那俩都是老油条,当初我不愿与他们计较,不然秋粮的事都不算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