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这期间贾家多余的资源还不是便宜了贾琏?——就是宫里的贾元春也借机能够成为宫妃,说不定还能早一步生下小皇子呢!
贾母坚信,这是对贾家最好的选择:让贾政这边先起来,然后带动整个贾家,只不过贾赦肯定是不能出来招人眼的——这也是为什么贾母把邢夫人拘在荣国府里、让王夫人代表荣国府应酬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这红薯的事儿,贾母虽然表面上高兴,高兴之余却非常郁闷。
这么大的功劳,却只给贾家带来这么一点好处,贾母心里也沤得慌。
在贾母看来,如果当初这功劳是算到贾政的头上,就凭贾家和王家的势力,绝对能够把贾政塞到知府的位置上——没看见那个贾雨村借着他们两家的力蹦跶到应天知府的位置上去了吗?——贾政外放做知府,把贾琏也带去,在幕僚的位置上呆两年,顺便给贾政做个副手,等贾政下面的州府有空缺了,就把贾琏塞进去。
这都是官场上很寻常的事儿。
可现在呢?贾政依旧在工部坐冷板凳,贾琏每天在户部苦哈哈地做着书吏的活计,累个半死功劳还要分别人一半!
贾母不爽着呢。
如果贾琰知道贾母心中是这么个想法的话,绝对会翻白眼:
官场比职场残酷多了,职场之中只要你有真本事,就是这里不留爷另有留爷处。
可官场上呢?就是贾琰这种对官场一知半解的人都知道,官场上最重要的要求不是你有本事会做事,而是你必须会做人、能做人。
能够爬到官场上层或者是一把手的位置上的家伙,就是不能说做人这门学问上的艺术家,也是把做人两个字玩出花儿来的人|精!
就冲着贾政掩耳盗铃住在荣禧堂里面的行为,他会是这块料?与其让贾政白白地浪费了家里的资源,还不如把机会让给更年轻也更灵活的贾琏呢!
贾琰见贾母似乎是在出神,眼珠子转了转,忽然道:“老太太,今儿个难得,不如让大嫂子把兰儿抱过来,再让环儿上来给老太太磕个头可好?再怎么说也是过年呢。
这一年到头的,很该让环儿给老太太磕个头。
他毕竟也是二叔的儿子。”
贾琰都这么说了,贾母自然不会不允。
贾环也是贾母的亲孙子,既然来给贾母磕头,贾母也不致于那么吝啬,什么东西都不给。
当然,以贾环的身份,贾母也不会给他什么好东西。
不过是让鸳鸯用簇新的荷包包了一包金锞子充作压岁钱也就是了。
看到贾母拿出的沉甸甸的荷包,邢夫人的脸色就变了。
作者有话要说: 很多写古代背景的小说的作者都喜欢把簪缨之家和书香门第连用,表示主角出身不凡,实际上,簪缨之家指的是武将之家,簪缨说的缨其实就是武将头盔上红缨,簪缨之族往往是用来形容跟贾家这样军伍起家的人家,而这种人家,往往都是靠军功起家,在很多朝代都是暴发户、没规矩、不讲究的代名词!
因为在中国古代,军人是贱籍,寻常百姓不是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不会从军的。
而且那个时代,军人大多是文盲。
如果是文人,在明清那个背景之下,基本上除了被皇帝发配到边关,一般是不会从军的。
在很多中央集权的朝代,君王格外忌讳那种能文能武、出能为将入能为相的臣子,因为曹操就是前车之鉴。
因此,在大多数朝代,武将跟文臣之间可谓是泾渭分明。
也就是说,写古代背景的时候,用了簪缨这两个字之后就不方便用书香门第了,书香门第往往是跟耕读传家连用的。
第23章
邢夫人会控制不住脸色,自然是因为她囊中羞涩:本来邢夫人出身就不是很高——至少她的父母无论是在品级还是跟脚都是比不上贾家的——又是少年父母双亡,下面的弟弟妹妹都是依靠着她长大。
这样的邢夫人陪嫁再多,放在外头也许还看得过去,可她偏偏嫁到了贾家,跟她做对照组的还是王夫人这个妯娌,不久之后继子又给她娶了王熙凤这个儿媳妇。
这京里谁不知道,王熙凤祖父的那一辈在南面替皇家管着外藩进贡并打理海塘等事,就是最是豪奢不过的。
别说是一般人家,就是那些皇子皇孙们都看着眼热,要不然,又怎么会有“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这样的话呢?
有这样的妯娌和儿媳妇在,可不显得邢夫人寒酸、拿不出手了吗?
再者,邢夫人虽然嫁给了贾赦,顶着一等将军的名头,可这荣国府的管家权却在王夫人王熙凤的手上,王夫人的开销可以用荣国府的公账平掉,可邢夫人的开销,如果超过了她的份例就只能自掏腰包,王夫人的月例年例是净入,邢夫人的月例年例却包含了她的日常用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