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她没能早一些结识这些伟大作品,如果之前她就有阅读。
她想,她不会犯跟加林分手的错误。
没有什么世俗是不可突破的,即使不回南京,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灵与肉》里,许灵均就抵制住了他父亲的诱惑,做得很好,最终也没有选择跟父亲去美国继承财产。
她爱加林。
这个黄土地的儿子,他骨子里那种坚强和不服输的韧劲,注定总有一日,他一定能出人头地,她看到了这一点。
他的专长是写文章,这个优点,与这个伟大时代那些已经在摸索着创作的写作者们不谋而合。
她期待他成功,也坚信他能成功。
她知道,一个民族,大胆表达的时代,已经到来。
“四人帮”
彻底覆灭,不会再卷土重来。
一个民族想要倾吐的欲望,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高潮。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那么,这个时代,有太多的艺术谜底,值得他们去探索、深耕、实践并最终结出累累硕果,这才是对改革开放最具诗意的表达方式。
可是,在她感知的光环里,她却不能陪着他一起走过,去触碰金字塔的顶峰了。
这个可怜而多情的姑娘,圪蹴在马路中间,大声地、放肆地哭了起来。
干活的农人,纷纷丢掉手里的家什,往马路上飞奔而来。
此时,黄亚萍在一群热心的农民簇拥下,来到了高加林家的硷畔上。
城里姑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乡亲们搀扶下,拖着一脚泥,好不容易,才走到了这个高加林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她已经虚脱得有些站立不稳了。
她的自行车和上面载着的物品,已经被年轻后生们卸了下来,一并扛回了院里。
高加林的父母下地还没有回来,不过,已经有好心的村民去地里寻找他们了。
老两口分了三个人的地,加林虽然重新教上了书,但户口依然是农村,一样分了土地。
他们家的尴尬就是:依然要从土地上刨挖前程,加林教书,只是附带,而且,这民办教师,能干到啥时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加林要忙学校教学,他带的毕业班,教学紧张,不敢耽误了娃娃们,所以,也帮不上老人,除了星期六星期天。
今天刚好是星期六,上一上午课,就该放学了。
已经过了大半晌时间,他们的儿子很快就要从学校回来了。
高玉德老汉还在思谋,等加林回来,利用上这两天时间,他们的小麦就可以种结束了。
老两口身子不灵便,浸透秋雨的路面打滑得厉害,像化肥一类需要体力的活计,他们没有能力运输去到土里,只能等儿子回来。
不过,其它的杂活,他们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今年的一栏猪娃比较争气,下了十二个,死了两个,剩下的长得白白胖胖,除留下一个自己饲养以外,剩余的卖了不少钱,他早把需要种小麦的化肥买回来了。
老两口当时很想扯上一块上好的布料,为巧珍做一身衣裳。
多亏这丫头,一直在帮忙照料猪娃和营务庄稼,所以,自留地里的庄稼也比往年好。
可是,归根结底,自己的儿子,却辜负了人家姑娘,没那福分呀!
现在,这块布料还压在他们箱底,买是买回来了,可他们实在没脸送给巧珍。
想起巧珍,老汉的心口又无端地疼痛起来。
多好的娃娃,要模样有模样,要能干有能干,自己的混小子,真的不敢半路闪了人家,叫隔壁村的小子捡了个大便宜。
老汉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